文化與價值會如何形塑社會的制度與人們日常的行為?富人想的和窮人真的不一樣嗎?近年來台灣貧富差距為什麼持續擴大呢?這會帶來什麼樣的社會效應?階級又是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命機會?台灣社會的性別邏輯為何?如何影響個人生涯、親密關係與家庭行為?族群的集體經驗跟他們的健康又有什麼關聯呢?為何人們的健康是人生的產物呢?疾病透露人們過往的經歷,疾病背後的歷史問題是甚麼?社會學這門課將邀請同學一起思考以上問題。
這門課是社會學的導論課程,課程中將介紹社會學的重要概念,瞭解社會學的基本思考方式,以及學習「社會學的思維模式」,引領學生認識個人處境與社會互動、社會組織、社會制度、社會變遷之間密切關係的知識。透過觀察與分析思考個人與社會的相互影響、社會制度的變與不變、社會不平等的起因與後果,反思自己與生活世界的互動,培養一種心智能力,檢視個人的故事遭遇中,社會與歷史變遷所留下的印記,進而使學生對所置身的社會環境及工作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反省力,引發對台灣社會的關懷,並強調參與和實踐,提供改造世界的方法。2月15日 放假
2月22日 課程簡介與分組(9組 )
3月01日 建構社會秩序--文化、價值與規範
3月08日 建構差異--偏差
3月15日 階級與生活機會
3月22日 性別人生
3月29日 族群關係及其不平等
4月05日 放假
4月12日 期中分組作業、期末分組報告說明
4月19日 【專題演講1】社會制度–民主式經濟
5月03日 社會制度–家庭,不只一種模樣
5月10日 科技與社會
5月17日【專題演講3】社會運動與社會參與
5月24日 期末總評量
5月31日 期末作業報告與討論1
6月07日 期末作業報告與討論2
6月14日 期末作業報告與討論3、課程檢討與反思
(1)平時成績:60%。
(2)個人期末評量:20%。
(3)期末分組報告:2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