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目標:
1.了解我國立國精神與世界潮流。
2.透過憲法的基礎理論與法理原則,認識憲法意義與重要性。
3.認識憲法的人權保障與我國憲法人權條款。
4.了解憲法的國家政府體制與運作方式。
5.理解醫療相關案例與憲法關係。
教學方式:講述教學、省思教學、PBL教學、多媒體教學 1.立國精神與憲法基礎槪念:立國精神與世界潮流、立憲主義、民主思潮、法治原則、依法行政等原理與規範。 2.憲政理論與實務:包括權力分立原則與憲法變遷、憲法解釋、憲法實施條件等。 3.人權與民權:人權與民權大不同、人權的演進與內容,我國憲法基本人權內涵與規範,輔以相關醫療案例與憲法關係介紹。 4.政府體制:介紹憲政民主政府體制的類型(總統制、內閣制、半總統制、委員制),兼論我國政府體制的現況與展望。 5.憲法應用(含PBL分組討論):從醫療相關案例看大法官釋憲文。 6.學習歷程檔案:依照每週課程主題,老師提供與現今與憲法相關議題、報導、圖書文獻等資料,同學於課前指定閱讀與課程主題之文獻,讓修課同學親自運用課堂上所學憲法理論、概念配合老師提供議題討論,成為中華民國憲法與立法精神研究者與參與者。並於期末時最後一週,發表學習歷程。
|
課程介紹:授課方式與成績評定、報告安排 1.剖析為何要有憲法,憲法在約束誰? 2.看孫中山對憲政說法(老師自製多媒體影視短片25分鐘)。 |
主題一:立國精神與憲法基礎概念 1.立國精神與世界潮流。 2.憲法原理與原則。 |
主題一:立國精神與憲法基礎概念
|
景美人權園區參訪/座談 |
主題二:人權與民權(搭配世界人權宣言動畫短片) 1.人權、民權大不同。 2.人權演進與發展。 3.議題討論: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。 4.大法官490號解釋:因宗教信仰不用當兵問題 5.憲法平等原則觀點檢視國防部頒布的「兩性營規管理規定」適當性及適法性? |
主題二:人權與民權 1.人民在憲法上的權利與義務 2.議題討論:憲法第15條是防禦權還是受益權? 3.醫師業務範圍合憲解釋(大法官釋憲404號) |
主題三:急診室暴力問題:PBL分組討論應用 新聞:醫師聲請釋憲 拒治黑道 PBL議題:醫師可否以《憲法》保障人民生存權為由,讓他得以不受《醫師法》裡醫師不得拒絕救治危急病人規定的約束。(請從合法性、價值性、法律義務、道德義務或其他層面探討) |
期中考試 |
主題三:急診室暴力問題:PBL分組討論應用 藉由教師提供社會新聞情境(醫師申請釋憲,拒治黑道)議題,進行PBL分組討論,讓學生透過一系列探究活動,來進行自我導向學習的「解題歷程」,教師及教學助理協助各組具焦議題討論,引導尋求解題方向與方法 。當日課程結束時,各組需繳交PBL應用表格表1-分組討論彙整表(表1撰寫重點:請盡量寫出你所想得到的解答或是解決方式、請盡量提供你們知道的事實或各種資訊。例如:哪裡有你要找的資訊例如網站、報紙、書、請小組共同擬定一個解決問題的流程與策略吧!例如:小組成員分工,例如資料提供、表現形式製作PPT、影片、演戲、由誰代表報告)
|
主題三:急診室暴力問題:PBL分組成果報告 1.藉由各分組成果報告,及學生針對PBL應用表格2-分組報告評分表填寫,各小組形成一良性競爭,各分組提出解決方法不竟相同,但可從中看出各分組側重的思考、解決方式的差異。 2.藉由PBL應用表3:學習後的個人實際表現自評表及表4:小組成員互評表的撰寫,由小組通力合作完成的解題歷程是智慧結晶。教師需於各小組報告後做出總結,針對各分組報告,有疏漏之處做出補充,並鼓勵同學於課後參與課程網頁的非同步線上討論,分享自己的PBL歷程與感想。 |
主題四:政府體制 1.憲政民主政府體制:內閣制/總統制 2.憲政民主政府體制:半總統制/委員制 3.分立與制衡(Check and Balance) 4.議題討論 |
主題四:政府體制:我國行政、立法、考試體制現況與展望 1.總統職權。 2.行政院/立法院組織與職權。 3.考試院:組織與職權。 4.議題討論:我國政府體制運作問題 |
主題五:參訪司法院 參訪重點:實地了解司法院職權與組織運作,實地與法官座談(瞭解醫療法院判例) |
主題六:憲政改革 1.中華民國憲法在台灣面臨的四種壓力。 2.憲政改革的原因與力量。 3.議題討論:台灣憲政改革的困境。 |
主題六:憲政改革 1.憲政改革的程序與方式。 2.現行憲政機制缺失的釐清與補救。 3.議題討論:修憲有那些作用?透過何種程序較合理。
|
主題七:從醫療相關案例看大法官釋憲文 1.藥物廣告之事前審查合憲嗎?釋字414號 2.強制全民納保及繳費是否違憲?釋字473號 |
主題七:從醫療相關案例看大法官釋憲文 3.醫師業務上行為之合憲解釋:釋字545號 |
期末考試 |
參考書: 李念祖編譯(2008),《案例憲法:人權保障的程序》,台北:三民書局。 陳慈陽(2007),《人權保障與權力制衡》,台北:漢廬圖書。 林有土編著(2007),《認識中華民國憲法》,台北:全華圖書。 陳慈陽(2007),《憲法規範性與憲政現實性》,台北:漢廬圖書。 楊穎超, 趙中麒編著(2007),《七次修憲後中華民國憲法Q&A》,台北:風雲論壇。 李惠宗(2006),《中華民國憲法概要:憲法生活的新思維》,台北:元照出版社。 陳滄海(2006),《憲法解釋與憲政發展》,台北:學富文化。 呂炳寬, 項程華, 楊智傑著(2006),《中華民國憲法精義》,台北:五南。 劉振仁編著(2007),《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》,台北:新文京。 陳新民(2005),《憲法學釋論》,台北:三民書局。 卡爾.施密特(Carl Schmitt)著,李君韜, 蘇慧婕譯(2005),《憲法的守護者》,台北:左岸文化。 湯德宗(2005),《權力分立新論: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》,台北:元照出版社。 Jan-Erik Lane著,楊智傑譯(2003),《憲法與政治理論》,台北:韋伯文化。 林子儀等編著(2003),《憲法:權力分立》,台北:學林。 葉俊榮著(2003),《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》,台北:元照出版社。 林水波著(2002),《憲法政治學》,台北:元照出版社。 謝瑞智主編(2007),《中華民國憲法精義與立國精神》,台北:文笙書局。 胡佛等著(1993),《中華民國憲法與立國精神》,台北:三民書局。 馬克思‧法蘭德(Marx Farand),董成美譯(2008),《設計憲法:美國憲法誕生》,台北:博雅書屋。 楊智傑主編(2008),《聽美國憲法說故事》,台北:博雅書屋。 蔡雍編著(2001),《憲法體系與問題整理》,台北:神州圖書。 |